

1.多模态感知融合
集成红外生物识别、超声波行为捕捉、重量动态感应三大监测技术。红外模块采用夜视级传感器,在 0.001 勒克斯微光环境下可清晰捕捉鼠类形态细节;超声波探测器覆盖 20-120kHz 频段,能精准区分鼠类与其他小型动物的活动声波;重量感应装置精度达 0.5g,通过鼠类踩踏的重量变化实时统计种群密度,三者数据交叉验证,实现鼠情监测无盲区。
2.太阳能自循环供电
顶部配备高效单晶硅太阳能板(转换效率 24.5%),搭配钛酸锂电池组(12V/15Ah),在连续阴雨天气下可维持设备 10 天以上不间断运行。供电系统内置智能能量调度算法,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节红外成像、数据传输等模块的功耗分配,极端天气下优先保障核心监测功能运转。
3.Mesh 自组网通信
搭载LoRa Mesh+4G 双通信模组,LoRa 模式下单节点传输距离达 8 公里,多设备自动形成 Mesh 网络,可覆盖 5000 亩连片农田;4G 模式支持跨区域数据直传,满足规模化农业园区的集中化管理需求。设备具备断点续传功能,网络临时中断时自动缓存数据,恢复后可自动补传,确保数据完整性。
1.鼠情监测实时化
传统鼠害调查依赖人工陷阱法,周期长且漏检率高。该系统可分钟级生成鼠情动态报表,当监测到鼠类活动频次单日增幅超 25% 时,云平台立即触发预警。以水稻田为例,可提前 7-10 天发现鼠害扩散趋势,比传统方法早 3 个防治窗口期,有效避免大面积作物受损。
2.防治决策精准化
系统积累的鼠类活动数据可构建 “时间 - 空间 - 种群” 三维模型,结合作物生长期推荐差异化防控策略。如在玉米灌浆期,针对鼠类夜间活动高峰,推送 “智能诱捕装置 + 生物天敌投放” 的组合方案;在小麦播种期,基于鼠类洞穴分布数据,指导农户实施 “物理阻隔带 + 生态驱避” 措施,农药使用量可减少 40% 以上。
3.运维成本零负担
设备采用 IP68 级防尘防水设计,外壳为工程塑料与镀锌钢板复合结构,可耐受 - 35℃~70℃极端温度与田间强腐蚀环境,使用寿命长达 8 年。云平台具备设备健康自诊断功能,当太阳能板发电效率下降、电池容量不足时自动推送维护提醒,无需人工定期巡检,年均运维成本较传统监测方式降低 90%。

监测指标:鼠类活动频次(精度 ±1 次 / 2 小时)、个体体重(精度 ±0.5g)、活动影像(分辨率 2K,夜视增强)
通信方式:LoRa Mesh(单跳距离 8km,网络容量 500 节点)、4G(全网通 Cat.1)
供电系统:太阳能板(15W)+ 钛酸锂电池(12V/15Ah)
工作环境:温度 - 35℃~70℃,湿度 0~98% RH,防护等级 IP68
尺寸重量:长450mm× 宽 450mm× 高 500mm,重量 20kg
云平台能力:支持单账号 1000 + 设备接入,数据存储周期≥5 年,预警响应时间≤10 分钟

这款自动鼠情监测站,采用一体化黑色防腐箱体设计,顶部配备高效太阳能板,可实现无外接电源的自主续航,能在农田、草原、林区等野外复杂环境中长期稳定工作。箱体侧面设置符合鼠类活动习性的弧形入口,可高效引诱目
2025-09-10
在农业植保、仓储安防等领域,鼠害一直是威胁生产安全与资产保护的隐形隐患。智能鼠情监测站作为鼠害防控的创新利器,以智能化监测技术为核心,为鼠情防控构建 “精准感知、实时预警、高效处置” 的智慧管理体系,
2025-10-24
在农业植保、仓储安全、市政环境等领域,鼠害的隐蔽性与破坏性一直是管理难题。物联网鼠情监测站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融合智能感知、数据传输与 AI 分析能力,打造 “全域感知、实时预警、智能决策” 的鼠害防
2025-10-24
在农业生产、仓储管理、市政环境等场景中,鼠害的侵袭往往隐蔽且极具破坏性。智能鼠情监测设备作为鼠害防控的创新利器,以 “智能感知、实时预警、数据驱动” 为核心,为鼠害治理构建起一套高效、精准的智慧防护体
2025-10-24
在农业植保、仓储安防、市政环境等领域,鼠害的隐蔽性和破坏性长期困扰着管理者。自动鼠情监测站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为核心,融合智能感知与数据处理能力,打造 “无人值守、自动预警、精准防控” 的鼠害治理智能终端
202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