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极简集成感知设计
采用 “一杆一舱一能” 极简架构 ,将水质传感器、雷达水位计、微型气象模块集成于单杆设备舱内,实现水位、水质、气象的一体化监测。水质传感器采用纳米薄膜电极技术,同步监测 pH、溶解氧、浊度 3 项关键指标,测量精度达 ±2.5%;24GHz 脉冲雷达水位计非接触式测量水位,量程 0-20m,精度 ±0.8cm,适应中小水域浅水位监测;设备舱采用 IP67 防护设计,内置智能温控系统,-20℃至 60℃环境下稳定运行。
2.边缘轻智分析系统
搭载轻量级边缘计算芯片,本地完成 “数据清洗 - 异常标记 - 基础预警”。通过水质参数时序分析算法,自动识别数据跳变(如浊度单日变化超 40%);内置简易水位预测模型,结合降雨量数据提前 12 小时预判水位趋势;支持自定义阈值规则,如 “溶解氧低于 3mg/L 时,触发水体缺氧简易提醒”。
3.单能源自适应管理
配置高效单晶硅太阳能板(转换效率 24.5%)+ 锂亚硫酰氯电池(80Ah),配套智能功耗调节算法。根据日照强度动态调整设备运行策略:光照充足时全参数高频采集(5 分钟 / 次),光照不足时仅保留水位核心参数采集(30 分钟 / 次);连续阴雨天气可稳定运行≥10 天,极端工况下自动进入 “休眠唤醒” 模式,保障数据不中断。
4.单接口即插扩展
配备标准化 RS485 接口,可通过外接模块扩展 COD、电导率等专项水质传感器。支持 LoRa、NB-IoT 通信方式,单设备可接入区域水文监测网络,实现数据中继与协同分析。设备安装无需专业工具,运维人员通过旋钮式接口 5 分钟即可完成传感器更换,适合偏远无网区域的分散式水域监测。
1.部署极简 “零门槛”
单杆设计重量≤30kg,1 人即可完成安装,尤其适合山区小溪、农村饮水井、小型灌渠等分散式水域。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可快速部署于水源井周边,实时监测井水水质变化,让村民直观了解饮水安全状况。
2.成本亲民 “普惠型”
相比传统监测系统,采购成本降低 40%,运维成本降低 50%。边缘轻智分析减少了 80% 的人工数据校验工作,基层水利员通过手机 APP 即可查看 “水质是否达标”“是否需要取水” 等直白结论。
3.数据实用 “本土化”
聚焦农村、山区等基层最迫切的 “水质安全、水位预警” 需求,数据呈现采用方言化提示(如 “水干净,可放心用”“水位涨得快,注意防汛”)。在山区灌溉中,可根据水位数据给出 “今天可灌溉 5 亩地” 的接地气建议。

监测指标:pH(6.0-9.0,±0.2)、溶解氧(0-10mg/L,±0.5mg/L)、浊度(0-1000NTU,±5%)、水位(0-20m,±0.8cm)、气温(-20~60℃,±1℃)
通信方式:LoRa(传输距离≤5km)、NB-IoT
供电方式:太阳能(60W)+ 锂亚硫酰氯电池(80Ah)
环境适应性:工作温度 - 25~65℃,存储温度 - 35~75℃,湿度 0-90% RH(无凝露),防护等级 IP66
外形尺寸:杆高 3-5m,底座尺寸 0.3m×0.3m×0.3m,重量≤30kg
云平台服务:支持单账号 500 + 设备接入,数据存储周期≥3 年,预警响应时间≤10 分钟

在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中,水文水质监测系统是破解 “水情不明、污染难控” 难题的核心智慧终端。它以太阳能供电为动力,集成水文监测传感器、高清监控设备与智能传输模块,可实时、精准捕捉水体水
2025-10-23
在水资源管理与水生态保护的数字化浪潮中,水文水质监测系统是破解 “水情不明、污染难控” 痛点的核心智能终端。它以太阳能为动力,集成多参数水质传感器、水文监测模块与智能传输单元,可实时、精准捕捉水体水位
2025-10-23
在水资源管理与水生态治理的智能化进程中,智能水文水质监测系统是突破 “水情滞后、污染难溯” 瓶颈的核心智慧载体。它以太阳能为动力源,集成多参数水质传感器、水文监测模块、智能传输单元于一体,可 24 小
2025-10-23
在水资源管理与水生态保护的智能化浪潮中,水文水质监测设备是破解 “水情模糊、污染难防” 痛点的核心利器。它以太阳能为动力,集成多参数水质传感器、水文监测模块、智能传输单元于一体,可实时、精准捕捉水体水
2025-10-23
在水资源管理与水生态保护的数字化征程中,水文水质监测仪器是破解 “水情不明、污染难控” 困境的核心智能终端。它以太阳能为动力,集成多参数水质传感器、水文监测模块与智能传输单元,可实时、精准捕捉水体水位
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