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多节点墒情立体感知
采用分布式墒情传感器布局,可同时监测不同土层(如表层、耕作层、根系层)的含水率、温度等关键指标,形成土壤墒情的 “立体数据网络”。传感器探头采用多孔渗透设计,能快速响应土壤水分变化,确保数据采集的时效性与精准性。
2.模块化系统架构
系统由墒情采集终端、数据传输模块、云平台三部分组成,各模块可根据农田规模、监测需求灵活组合。例如小规模农田可采用 “传感器 + 手持终端” 的简易配置,大规模种植基地则可扩展为 “多传感器 + 网关 + 云平台” 的完整架构,适配不同场景的墒情监测需求。
3.智能灌溉决策引擎
内置基于作物种类、生长周期的墒情分析模型,可自动计算土壤水分亏缺量,生成个性化灌溉建议(包括灌溉时间、灌溉量、灌溉方式)。农户无需具备专业水利知识,即可通过系统直观获取灌溉决策,实现从 “经验灌溉” 到 “数据灌溉” 的转变。
1.节水增产双重效益
经多地农田实测,该系统可使灌溉用水效率提升 30% 以上,同时减少因过度灌溉导致的土壤板结、养分流失问题。在小麦、玉米、果蔬等作物种植中,配合精准灌溉可实现产量提升 15%-20%,真正做到 “节水又增产,农户双受益”。
2.免维护与环境适配
墒情传感器采用防水、耐腐蚀的工业级材质,可在高温、高湿、盐碱等恶劣农田环境中长期稳定运行。系统支持太阳能供电与电池供电双模式,即使在偏远无电区域的农田,也能保障墒情数据的 “全天候、全时段” 采集。
3.降低农业管理成本
相比传统人工墒情监测(如取土烘干法),该系统可节省 80% 以上的人力成本,且数据采集频率从 “几天一次” 提升至 “每小时一次”,让农户能实时掌握土壤水分动态,及时调整种植管理策略,大幅降低因墒情误判导致的损失。

墒情监测指标:土壤体积含水率(测量范围 0-100%,精度 ±2%)、土壤温度(测量范围 - 20℃-60℃,精度 ±0.5℃)
传感器参数:探头长度 10cm/20cm 可选(适配不同作物根系深度),防护等级 IP68,工作电压 5-12V DC
数据传输:支持 4G、NB-IoT、LoRa 等多种无线传输方式,传输距离最远可达 5km(LoRa 模式)
云平台功能:数据存储≥10 万条 / 设备,并发访问量≥1000 人 / 秒,支持墒情预警、灌溉建议、数据导出等功能
设备功耗:休眠功耗≤0.1W,工作功耗≤1W(太阳能供电模式下,连续阴雨天气可续航 7 天以上)

在环境监测、农业科研、工业检测等领域,智能手持采集仪凭借其便携设计与多功能数据采集能力,成为现场数据获取的核心工具,为多场景下的精准决策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2025-10-24
在农业巡检、环境监测、工业运维等多场景下,便携式智能手持采集仪凭借其手持便携性与多功能数据处理能力,成为现场人员的 “数据采集智囊”,让复杂环境下的精准数据获取变得高效易行。
2025-10-24
在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等场景中,多参数便携式检测仪以 “便携集成 + 多指标同步检测” 的优势,成为现场检测的 “移动实验室”,让复杂环境下的精准数据获取变得高效易行。
2025-10-24
在野外科研、环境监测、农业勘察等场景中,野外智能手持采集仪以 “手持便携 + 智能分析” 的特性,成为户外工作者的 “数据采集单兵利器”,让复杂环境下的精准数据获取与管理高效易行。
2025-10-24
在农业精准化种植的浪潮中,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凭借 “多节点感知 + 智能决策” 的技术架构,成为农田水资源管理的 “智慧大脑”,为作物生长全程提供精准墒情支撑,实现节水、增产的双重效益。
202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