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滕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黄淮地区智慧农业与高标准农田深度融合的典型实践,项目区覆盖滕州核心小麦种植区,通过部署多系统集成的智慧农田设施(含环境监测站、作物长势监测设备、智能水肥控制单元等),构建了 “监测 - 分析 - 决策 - 执行” 一体化的农田智慧管理体系,推动传统农田向 “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 转型。
农田监测系统:
配备多要素气象站(监测气温、湿度、风速、降雨量等,精度达行业领先水平)、土壤墒情监测仪(分层监测 0-60cm 土壤水分、温度、电导率)、作物长势监测设备(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分析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病虫害情况);
智能控制单元:
集成智能水肥一体机,可根据监测数据自动执行灌溉、施肥指令,灌溉精度控制在 ±5% 以内,施肥精度 ±3%;
数据传输与平台:
采用 LoRa 无线传输与 4G 网络融合的通讯架构,数据实时上传至 “滕州智慧农田管理平台”,平台具备数据可视化、智能分析、决策推送等功能;
能源保障:
关键设备采用太阳能 + 市电双供电模式,太阳能供电系统可保障设备连续阴雨天气 10 天稳定运行。
精准生产管理:
种植户通过平台或手机 APP 实时查看农田环境、作物生长数据,系统自动生成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建议,使小麦水肥利用率提升 40%,农药使用量减少 30%,亩均增产 15% 以上;
农业科研支撑:
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开展 “黄淮麦区智慧种植技术”“农田物联网应用模式” 等研究提供长期数据支撑,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8 篇,支撑省级科研项目 2 项;
示范推广效应:
作为山东省高标准农田智慧化建设的标杆项目,年均接待省内外农业部门、种植大户观摩学习超 300 人次,推动智慧农业技术在黄淮麦区的规模化应用。
多技术融合: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田从 “传统种植” 到 “智慧管理” 的跨越;
区域适配性:针对黄淮麦区气候、土壤、种植模式设计,技术方案具备极强的区域推广价值;
全流程数字化:覆盖农田监测、决策、执行全环节,打造数字化农田管理闭环。
山东滕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智慧农业赋能传统农业的成功典范,通过 “技术集成 - 精准管理 - 示范引领” 的发展路径,为黄淮地区乃至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 “智慧化” 升级的样板,助力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