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系统部署于西藏高原核心农田改造区域,采用 “气象监测 + 虫情感知 + 太阳能供电 + 智能管理” 一体化设计,集成多要素气象传感器组(含气温、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土壤墒情传感器等)、物联网虫情测报设备、太阳能供电单元及数据传输终端,实现高原农田生态环境与作物生长动态的实时监测,为西藏高标准农田改造的精准化与生态化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保障。
气象监测单元:
气温湿度传感器:测量范围 - 40℃~60℃,湿度 0~100% RH,精度 ±0.5℃、±3% RH,适配高原低温、低氧的极端气候特点;
风速风向传感器:风速 0~60m/s(精度 ±0.3m/s),风向 0~360°(精度 ±3°);
土壤墒情传感器:分层监测 0-20cm、20-40cm 土壤体积含水率(精度 ±2%)、温度(精度 ±0.5℃),为高原农田保墒与生态保护提供数据依据;
虫情监测单元:
配备自动虫情诱捕装置,利用害虫趋光性高效诱捕高原农田常见害虫;内置智能识别模块,对目标害虫的识别准确率≥90%;
供电与传输:
采用多组太阳能板(总功率≥500W)与大容量蓄电池组合,支持高原连续阴雨天气 10 天稳定运行;通过 4G 全网通模块(兼容高原通信环境)实现数据实时上传,数据传输频率可配置(气象与虫情数据默认 15 分钟 / 次);
数据平台:
配套 Web 端综合管理平台支持气象与虫情数据实时查看、历史曲线分析、异常报警(邮件、短信提醒)及高原农业种植决策建议生成。
高原农田精准生产:
农户与农业管理部门通过平台实时掌握农田环境动态,精准开展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事操作。例如,根据土壤墒情数据科学调控灌溉量,避免高原土壤养分流失,同时提升农作物水肥利用率 30% 以上,助力青稞、油菜等高原作物稳产增产;
高原生态保护:
实时监测农田生态变化,结合数据开展高原农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如合理控制灌溉范围防止土壤盐碱化,助力西藏高原农业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灾害预警与防控:
实时监测大风、冰雹、低温冻害等高原特有灾害性天气,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依据,年均减少因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超千万元;
科研与示范推广:
为西藏农牧学院等科研机构开展 “高原农业气候适应性”“作物抗逆性” 等研究提供长期数据支撑,已发表相关论文 5 余篇;作为西藏高标准农田智慧化改造的标杆项目,年均接待农业技术人员、种植大户观摩学习 100 余人次,推动智慧农业技术在西藏高原的规模化应用。
高原适配性:设备与平台功能深度结合西藏高原气候、土壤、种植特点,如低温环境下的设备稳定性、低氧环境下的通信兼容性;
生态生产协同:数据应用既保障农田生产效率,又兼顾高原生态保护,实现农业与生态双赢;
智能化决策:平台集成高原农业管理模型,可根据监测数据自动推送种植与生态保护建议,降低高原农业技术门槛。
西藏高标准农田改造智慧监测系统是智慧农业技术与高原农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典范,通过 “环境监测 - 精准生产 - 生态保护 - 科研示范” 的一体化模式,为西藏高标准农田改造的精准化、生态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树立了高原农业智慧化管理的行业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