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多源环境感知网络
集成空气温湿度、土壤墒情、光照强度、CO₂浓度、风速风向等十余类传感器。其中空气温湿度传感器采用进口数字探头,温度测量精度达 ±0.1℃,湿度精度 ±1.5% RH;光照传感器覆盖 350-800nm 全光谱,分辨率 0.1lux;CO₂传感器采用红外差分技术,量程 0-10000ppm,精度 ±30ppm。所有传感器通过 ZigBee 无线组网,实时将数据传输至控制主机,构建温室环境 “全方位感知网”。
2.模块化智能控制体系
采用 “核心主控 + 功能子模块” 架构,核心主机配备 10 英寸触控屏,支持 50 + 设备并行控制;可灵活扩展通风、遮阳、加温、水肥、补光等功能模块,每个模块独立编程又可联动协同。例如通风模块可根据温湿度、CO₂浓度多参数自动调节天窗开度与风机转速,水肥模块根据土壤墒情与作物生长期智能调配水肥比例,模块间通过自定义逻辑实现 “按需精准调控”。
3.移动化运维设计
控制系统搭载四轮移动底盘,配置静音万向轮与双刹装置,可在温室不同区域灵活部署。主机外壳采用 IP55 防尘防水设计,适应温室高湿环境;内置 UPS 备用电源,断电后可维持关键传感器与控制模块工作 4 小时以上,确保环境调控连续稳定。
1.环境调控 “微米级”
传统温室人工调控误差大、响应慢,该系统可实现 0.5℃温度、3% RH 湿度、50ppm CO₂浓度的精准控制。以草莓种植为例,通过精准调控夜间温度(保持 12-15℃)与 CO₂浓度(白天维持 800-1200ppm),可使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升 2-4 个百分点,产量增加 20% 以上。
2.能源消耗 “精益化”
系统内置 AI 能效优化算法,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外界气候条件动态优化设备运行策略。如冬季加温时,通过温湿度传感器联动控制,使加温设备运行时间减少 40%;夏季通风时,结合风速风向数据自动选择最佳通风时段,风机能耗降低 50%,真正实现 “按需用能、节能增收”。
3.运维管理 “傻瓜化”
设备采用模块化即插即用设计,每个功能模块支持热插拔与自诊断。农户可通过触控屏直观查看各模块运行状态,当某模块出现故障时,系统自动推送故障类型、排查步骤与解决方案,如 “遮阳模块电机负载异常,建议检查遮阳帘是否卡顿”。无需专业技术背景,农户即可在 15 分钟内完成模块更换或故障修复,大幅降低运维门槛。

感知指标:空气温度(-30~100℃,精度 ±0.1℃)、空气湿度(0~100% RH,精度 ±1.5% RH)、光照强度(0~20 万 lux,精度 ±2%)、CO₂浓度(0~10000ppm,精度 ±30ppm)、土壤墒情(0~100%,精度 ±2%)
控制输出:继电器输出(AC380V/220V,最大负载 10A)、模拟量输出(0-10V/4-20mA)
通信方式:以太网、Wi-Fi、ZigBee(Mesh 组网)、4G(可选)
供电电源:AC380V/220V±10%,50Hz,功率≤800W(不含外接设备)
工作环境:温度 - 20~70℃,湿度 0~98% RH(无凝露),防护等级 IP55
尺寸重量:主机尺寸 650×500×2000mm,移动底盘尺寸 900×700mm,总重量 100kg
云平台能力:支持单账号 20 + 温室接入,数据存储周期≥5 年,预警响应时间≤3 分钟

在设施农业智能化升级的浪潮中,MC-WSK 温室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破解传统温室 “管理粗放、能耗高、产量不稳定” 痛点的核心智能装备。它融合物联网、自动化控制与环境感知技术,为温室种植构建 “精准化、自
2025-10-23
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温室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破解传统温室 “管理低效、环境失控、产量不稳” 痛点的核心智能装备。它融合物联网、自动化控制与环境感知技术,为温室种植打造 “精准化、自动化、智能化”
2025-10-23
在现代农业向精准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物联网智能温室控制系统是破解传统温室 “环境难控、管理粗放、产量不稳” 痛点的核心智能装备。它融合物联网、自动化控制与环境感知技术,为温室种植构建 “精准化、自
2025-10-24
在设施农业节水增效与精准种植的进程中,物联网智能温室灌溉控制系统是破解传统温室 “灌溉盲目、水肥浪费、作物长势不均” 痛点的核心智能装备。它融合物联网、自动化控制与土壤墒情感知技术,为温室种植打造 “
2025-10-24
在现代农业加速向精准化、自动化迈进的浪潮中,温室自动控制系统是破解传统温室 “环境失控、管理低效、产量波动” 痛点的核心智能装备。它融合自动化控制、环境感知与智能决策技术,为温室种植构建 “全流程自动
202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