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系统部署于四川省核心农作物种植区域,采用 “气象监测 + 病虫害感知 + 数据可视化 + 智能管理” 一体化设计,集成多要素气象传感器组(含气温、湿度、光照、气压传感器等)、病虫害智能监测设备、数据显示终端及数据传输单元,实现田间气象环境与病虫害动态的实时监测、数据可视化展示及智能化防控决策支持,为四川农业病虫害精准治理与绿色生产提供全方位技术保障。
气象监测单元:
气温传感器:测量范围 - 40℃~60℃,精度 ±0.5℃;
湿度传感器:测量范围 0~100% RH,精度 ±3% RH;
光照传感器:测量范围 0~20 万 Lux,精度 ±5%;
气压传感器:测量范围 300~1100hPa,精度 ±0.5hPa;
病虫害监测单元:
配备智能病虫害监测设备,可对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作物的常见病虫害(如稻飞虱、玉米螟、蚜虫等)进行识别与计数,识别准确率≥90%;
数据显示与传输:
配置 LED 数据显示终端,实时展示气温、湿度、光照、气压等气象数据;通过 4G 网络实现数据实时上传至 “四川田间病虫害管理平台”;
供电与防护:
采用市电与太阳能互补供电模式,保障设备稳定运行;设备外壳采用 IP65 防护等级,适应四川田间复杂气候环境。
病虫害精准预警与防控:
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户通过平台实时掌握田间气象变化与病虫害动态,提前开展绿色防控措施(如生物防治、精准施药)。经应用,病虫害防治效率提升 35%,农药使用量减少 30%,有效保障农作物产量与品质;
农业生产科学决策:
结合气象与病虫害数据,为农作物种植布局、农事操作时间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例如,根据光照与湿度数据优化作物灌溉、施肥方案,使农作物水肥利用率提升 25%;
植保科研与示范推广:
为四川农业科研机构开展 “区域病虫害发生规律”“气象因子与病虫害关联” 等研究提供长期数据支撑,已发表相关论文 7 余篇;作为四川智慧植保示范项目,年均接待农业技术人员、种植大户观摩学习 150 余人次,推动智慧植保技术在巴蜀地区的规模化应用;
农业科普与认知提升:
现场 LED 数据终端直观展示田间环境数据,助力农民与农业爱好者提升对田间气象、病虫害知识的认知,推动农业科普工作开展。
多源数据融合:整合气象与病虫害数据,实现 “环境 - 病虫害 - 防控” 的联动管理;
区域适配性:设备与平台功能深度结合四川气候、作物种植特点,实用性强;
可视化与智能化:数据终端实时展示关键指标,平台自动生成防控建议,降低植保技术门槛。
四川省田间病虫害监测系统是智慧植保技术与巴蜀农业深度融合的典范,通过 “气象监测 - 病虫害感知 - 精准防控 - 科研示范” 的一体化模式,为四川农业病虫害精准治理、绿色生产及智慧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树立了西南地区智慧植保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行业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