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十三陵测报灯系统立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周边农业发展需求,部署太阳能物联网测报灯设施于十三陵景区及毗邻农田区域。该系统采用 “太阳能供电 + 物联网传输 + 智能虫情监测” 一体化设计,集成害虫诱捕装置、智能识别单元、数据传输模块及太阳能供电系统,实现景区与农田害虫的自动化监测、数字化分析与精准化防控,为文物生态保护和农业稳产提供双重技术保障。
虫情监测单元:
配备自动虫情诱捕装置,利用害虫趋光性高效诱捕景区林木害虫(如天牛、蚜虫)及农田害虫(如螟虫、飞虱等);内置智能识别模块,对常见害虫的识别准确率≥90%;
数据传输与存储:
支持 4G / 物联网卡无线传输,数据采样频率可配置(默认 1 次 / 天),本地存储容量≥16GB,同时实时上传至 “十三陵虫情管理云平台”;
供电系统:
配置双太阳能板(总功率≥300W)与大容量蓄电池,可在连续阴雨天气稳定运行 15 天以上,适应北京地区气候特点;
设备防护:
采用 IP65 防护等级机箱,具备防尘、防水、抗风(可抵御 8 级大风)性能,适应景区野外复杂环境,且设备外观设计兼顾文物景区景观协调性。
文物生态保护:
文物保护部门通过云平台实时查看景区林木害虫数据、发生趋势,提前制定针对性防治方案(如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减少化学农药对文物本体及周边生态的影响,保障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的生态安全,经应用使景区林木害虫危害程度降低 40% 以上。
周边农业防控:
周边农户可通过平台同步获取农田虫情预警,精准开展病虫害防治,减少农药盲目使用,农药使用量降低 35%,同时提升农产品品质,助力周边农业绿色发展。
文旅农业示范:
作为文旅与农业融合领域的智慧植保标杆,年均接待文物保护工作者、农业技术人员观摩学习超 200 人次,推动智慧虫情监测技术在文旅景区与农业协同发展区域的应用,助力文旅农业产业融合升级。
双域服务:同时服务文物景区生态与周边农业生产,实现文旅农业协同受益;
智能化监测:自动化虫情识别与数据传输,替代传统人工调查,大幅提升虫情监测效率与准确性;
景观适配性:设备设计兼顾文物景区景观风格,在提供专业虫情服务的同时,不破坏景区视觉效果。
北京十三陵测报灯系统是智慧植保技术在文旅农业交叉领域的创新应用,通过 “虫情监测 - 生态保护 - 农业防控 - 示范推广” 的一体化模式,为十三陵文物生态保护、周边农业绿色发展及文旅农业产业融合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树立了文旅与农业协同发展背景下智慧植保的行业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