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通化气象站位于长白山余脉山区,采用标准化气象站立杆设计,总高度约 3.8 米。站点集成多要素气象传感器组(含气温湿度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雨量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等)、太阳能供电单元(配备 100W 太阳能板与 12V/80Ah 蓄电池组)、数据采集控制箱(内置工业级数据采集模块与 4G 无线传输模块),可实现分钟级气象数据采集与实时传输,精准捕捉山区复杂气候的动态变化。
传感器参数:
气温湿度传感器:测量范围 - 40℃~60℃,湿度 0~100% RH,精度 ±0.5℃、±3% RH;
风速风向传感器:风速 0~60m/s(精度 ±0.3m/s),风向 0~360°(精度 ±3°);
雨量传感器:分辨率 0.2mm,测量范围 0~4mm/min;
气压传感器:测量范围 300~1100hPa,精度 ±0.5hPa。
供电与传输:采用太阳能 + 蓄电池混合供电,支持连续阴雨天气 10 天稳定运行;通过 4G 全网通模块实现数据实时上传,传输频率可配置(默认 15 分钟 / 次)。
数据平台:配套 Web 端监测平台,支持实时数据查看、历史曲线分析、数据导出(Excel/CSV 格式)及异常报警(邮件、短信提醒)。
科研支撑:
长期监测数据为《长白山余脉山区气候演变规律》《山区小气候对生态植被的影响》等科研课题提供基础素材,助力探索吉林东部山区气候特征、气象灾害形成机制等研究方向,已支撑省级以上科研项目 4 项,发表相关论文 8 余篇。
生态与农业服务:
为通化山区生态保护(如森林火险预警、植被生态监测)、特色农业(如人参、中药材种植)提供气象数据支持,通过精准气象预报助力农业生产决策,年均服务农户超 2000 人次。
防灾减灾:
实时监测山区暴雨、大风、低温等灾害性天气,为地方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数据依据,有效提升山区气象灾害预警与应对能力,近三年协助减少气象灾害损失超千万元。
山区适应性:针对通化山区多雨、多雾、地形复杂的特点,传感器与设备均采用高防护设计(IP67 等级),能在高湿、多风环境下稳定运行。
多场景融合:融合气候研究、生态保护、农业生产等多领域需求,实现 “气象 +” 多场景应用,为山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综合气象解决方案。
智能运维:配备远程诊断系统,管理人员可在线查看设备运行状态、电池电量、信号强度,支持远程参数配置与固件升级,设备年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超 98.5%。
吉林通化气象站是吉林东部山区气象监测的关键设施,通过技术创新与场景融合,构建了 “监测 - 研究 - 服务 - 减灾” 一体化的山区气象发展模式,为吉林东部山区的气候研究、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