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水科院地下实验室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由多台MC-TS 系列土壤墒情检测单元组成,采用分布式布局,在地下实验室构建起覆盖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深度的墒情监测网络。每台检测单元配备高精度土壤水分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及通讯接口,可实时采集土壤体积含水率、土壤温度等关键参数,为土壤水文过程研究与水利技术研发提供基础数据。
1.检测设备:采用 MC-TS2100、MC-TS2100 等系列土壤墒情检测系统,每台设备配备多路传感器接口,可同时接入 4-8 路土壤水分、温度传感器;
2.传感器性能:土壤水分传感器测量范围 0-100%(体积含水率),精度 ±2%;土壤温度传感器测量范围 - 40℃-80℃,精度 ±0.5℃;
3.数据传输与存储:支持 RS485、以太网等多种通讯方式,数据采样频率可配置(默认 1 次 / 10 分钟),本地存储容量≥16GB,同时可实时上传至院级科研数据平台;
4.供电方式:采用实验室稳定供电,部分单元预留太阳能供电接口,可拓展至野外场景应用。
1.科研支撑:
为《吉林省黑土区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研究》《节水灌溉条件下土壤墒情响应机制》等科研项目提供数据支撑,助力解析不同气候条件、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墒情的动态变化规律,已支撑省级以上科研项目 3 项,发表学术论文 5 余篇。
2.技术研发:
服务于节水灌溉技术、土壤保墒技术等水利实用技术研发,通过精准的墒情数据,优化灌溉制度、评估保墒措施效果,为吉林省农业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3.教学与科普:
作为水利类专业实习实训平台,面向省内高校水利、农业工程等专业学生开放,年均接待实习学生 100 余人次,同时通过 “吉林水利科研” 公众号开展土壤墒情监测技术科普,提升公众对土壤水资源的认知。
1.多节点分布式监测:实现不同土壤层、不同区域的墒情同步监测,可对比分析土壤墒情的空间异质性与时间动态变化;
2.高精度与高稳定性:采用工业级传感器与数据采集模块,在地下实验室恒温、恒湿环境下,数据有效率达 99% 以上;
3.科研与应用结合:既满足基础科研对土壤墒情数据的高精度需求,又能直接服务于农业节水、水利工程等应用领域,实现 “研用结合”。
吉林省水科院地下实验室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是水利科研领域土壤墒情监测的典型实践,通过多节点、高精度的监测网络,为吉林省土壤水文研究、农业节水技术研发提供了核心数据支撑,助力水利科研创新与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